生活百科网

生活百科-专注百科资讯生活小常识

南宋散文不同时期的特点介绍

作者:生活百科网 发布时间:2023-06-21 点击:0

南宋散文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,初期以议政之文为主,中期政论兵之文仍很多,同时论道之文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,末期散文如同诗一样,充满爱国。
1127年北宋灭亡,南宋建立。社会动荡使政治斗争形势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在民族危亡时刻,文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。北宋末年那些宣扬享乐、粉饰太平的作品已失去了存在的条件,取而代之的是对亡国的激愤、痛心、反思。所以说,南宋一代各体文学奠定了坚实的爱国主义情调。
时期
南宋初期(宋代古文的变化期)受社会巨变(靖康之变)的,散文又重新兴盛起来,尤以议政之文为主,作者多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。如宗泽的《毋割地与金人疏》、李纲的《议国事》、陈东的《上高宗第一书》、胡铨的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、岳飞的《五岳盟誓记》等。这些文章都充满爱国,具有高度的谏争性和战斗性。这时的论政往往要论兵,因而论政之文与论兵之文高度结合。 南宋中期(宋代古文的中兴期或全面发展期)的散文又趋于繁荣,此时论政论兵之文仍很多,同时论道之文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。论道之文主要是些理学家为倡明理学的“讲学”之文,代表人物有朱熹、陆九渊。论政、论兵、论道之文有共同特点,都喜欢引经据典,借古喻今。因而论史之文也发达起来,代表人物有陈亮、吕祖谦。笔记之文既可谈今,又可论古;既可论道,又可议政;既有学术性,又有趣味性。代表作有洪迈的《容斋笔记》、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。
南宋末期(宋代古文的结束期)的散文如同诗一样,出现了文天祥、谢翱、邓牧等人的悲歌慷慨之作。如文天祥的《指南录后序》、谢翱的《登西台恸哭记》、邓牧的《伯牙琴》。

上一篇: 没有了 下一篇: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,人生哲理故事精选